2022年5月20日,為響應國家關于土地資源高效利用和生態文明建設的號召,在省自然資源廳、省自然資源投資集團高位推動下,四川省土地發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四川土地集團)應時代而生,為未來而來。兩年來,四川土地集團以實際行動踐行“國之大者、省之要事”,充分發揮“政策、資本、技術、人才”優勢,以土地綜合整治、生態修復、低效閑置用地盤活,堅定扛起全省耕地保護、糧食安全、生態安全責任擔當,助推“天府糧倉”“美麗四川”和城鄉融合發展。
規劃引領
勇當服務國省重大戰略的“主力軍”
兩年來,四川土地集團始終與國家“十四五”規劃、鄉村振興戰略、生態文明建設等國省重大戰略保持同頻,學習應用“千萬工程”經驗,以創新為驅動,以改革為動力,牽頭編制《四川資源集團土地整治五年行動方案》,啟動“1515”示范行動,精準投資、拓展市場,打造了一系列精品示范項目。在“天府糧倉”首提地眉山市、“天府第二糧倉”安寧河流域等實施了一批樣板項目,初步奠定全省土地綜合整治龍頭地位。在生態修復方面,聚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川西北生態示范區等重點區域,探索“投、融、建、營”一體化模式,謀劃了一批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得到了各方的廣泛認可。
四川土地集團統籌推進農村田、水、路、林、村綜合整治,積極打造1個十萬畝整縣域示范基地、5個五萬畝集中連片示范區、15個萬畝精品示范項目,全面助力鄉村振興與農業農村現代化。同時,立足土地綜合整治行業基本特點,采取組建合資公司、投資人+EPC、投資人聯合體等商業模式,分別與眉山、涼山、攀枝花、德陽、遂寧、雅安等9個市(州)建立戰略合作關系,成功獲取了23個優質項目,為進一步推動地方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目前,該集團在建項目9個,總投資6.9億元,實施規模2.3萬畝,預計產出耕地指標1.9萬畝,不僅為四川土地資源開發利用提供了新的機遇,也為地方經濟轉型升級注入了新活力。
項目驅動
爭當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排頭兵”
兩年來,四川土地集團聚焦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建設,堅持以項目為王,按照“打造示范、塑造品牌、建立標準”的要求,通過一系列精品示范工程的落地實施,在土地綜合整治、生態修復、低效閑置用地盤活等領域取得了顯著成效,為四川的農業現代化和城鄉融合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在“天府糧倉”首提地眉山市,按照統一規劃、整體布局、統籌實施的理念,啟動實施仁壽縣整縣域10萬畝土地綜合整治工程,努力打造丘區全域示范,首批實施規模約5000畝。如今,已在富加片區、鐘祥片區策劃包裝土地整治項目16個,預計新增耕地指標規模約7000畝、旱改水指標規模約8000畝。
在“天府第二糧倉”安寧河流域,連片推動土地綜合整治項目4個,規模達2萬畝。其中,在安寧河流域核心區域冕寧縣,該集團推動了首批土地整治暨墾造水田項目,建設規模近2000畝。該項目2023年4月啟動建設,采用“策、規、投、建、營”一體化的投資運營模式實施,產生旱改水指標1200余畝,進出平衡指標260余畝,增加糧食產能12萬公斤。
當地村民紛紛表示:“通過這個項目實施,道路暢通了,田塊平整了,還修建了溝渠,安裝了太陽能殺蟲燈?,F在我們把土地流轉給企業,把我們從土地中解放出來,還可以就近務工,收入也增加了,大家都很支持。”
此外,聚焦國有農場低效利用土地,四川土地集團還在雅安市蘆山縣啟動全省首個國有低效園林地與閑置國有土地“雙盤活”標桿項目,盤活低效閑置土地1600余畝,不僅為地方政府增加了耕地保有量,還通過流轉規?;洜I的方式,增產糧食100萬斤,為當地政府和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益。
科技賦能
搶當培育耕地保護新質生產力的“先行者”
兩年來,四川土地集團積極踐行“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不斷加大耕地保護創新技術的研發力度,推動耕地保護技術創新應用,聚焦土壤質量提升與生態修復領域,聚焦耕地高效開發利用及數智監測領域,充分發揮科技創新主體地位,與國內一流科研院校合作,正籌建四川省耕地保護創新中心,加速培育耕地保護領域的新質生產力,充分挖掘資源稟賦優勢,全面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同時,不斷延伸產業鏈,拓展業務范圍,積極探索“土地綜合整治+”后價值鏈開發,以項目為載體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有效延長土地綜合整治的產業鏈、價值鏈和生態鏈,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強勁的內生動力。開展股權收并購投資,布局農旅融合、農產品加工等業務,為增強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通過延伸產業鏈,該集團在多個業務領域形成協同效應,提升服務地方經濟的能力,同時也為企業自身長遠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惟撐篙不已方能逆水行舟,惟奮斗不止方能沖出重圍。四川土地集團將以服務國省重大戰略為主線,持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錨定打造“全國一流的國土空間開發與生態修復龍頭企業”戰略目標,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更好承擔起“守土盡責、躬耕天府”的企業使命,為實現國家土地資源高效利用和生態文明建設貢獻更大的力量。